《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著名词作。此词以月夜孤鸿为意象,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卜算子》是北宋时盛行的词牌名,据《词律》记载,其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此词牌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创作于他被贬黄州之际,反映了词人在逆境中的孤寂与坚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月亮不完整地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漏壶的水声也早已停止,人们开始进入梦乡。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里的“幽人”指的是苏轼自己,他像一只孤鸿一样,独自在夜色中徘徊,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超然。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这两句中,词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有恨,但无人能够理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的孤独境遇,他像那只孤鸿一样,在寒冷的枝头不肯栖息,最终只能孤独地站在寂寞的沙洲上。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物与词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词中的意象鲜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