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汉墓,这个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向我们展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陵寝构造与葬礼习俗。它为研究那个时代的手工业和技术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刘胜,作为西汉中山靖王,与他的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规模宏大的墓穴,分别是他们生活的缩影。《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珍贵著作,该书于2005年10月1日首次发行,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作为第一版,它为读者呈现了详实的内容和深入的探讨。该书共174页,采用了16开的开本设计,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又便于读者阅读和珍藏。卢兆荫的著作《发现满城汉墓》是一部揭示历史辉煌的珍贵文献,它详细记载了20世纪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发现之—满城汉墓。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亲历了整个发掘过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西汉帝国的繁华世界。考古发掘中,令人瞩目的成果包括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超过万余件文物的出土。女性"金缕玉衣"的完整保存,为我们揭示了汉代女性地位的独特视角,"长信宫"灯与窦太后的传说,更显宫廷生活的细腻与考究。王后的小马车和"果下马",是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缩影,而"宫中行乐钱"和铜骰子则展示了汉代的娱乐与科技水平。
满城汉墓1号墓的墓室是依山开凿的巨大洞穴,考古学家把这种墓室称为崖墓。西汉的11个皇帝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也是采用这一形式。由于霸陵至今没有发掘,而满城汉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崖墓中的墓室结构。我有幸亲历了一次考古探索,关注的焦点是满城汉墓中的珍贵发现。这次考古发掘揭示了一段历史的鲜活篇章,其中的图书信息尤为引人入胜。这些图书信息被收录在一本名为《满城汉墓》的专著中,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日期定格在2011年7月1日。这本书的第一版共143页,采用16开本设计,便于读者翻阅。卢兆荫,一位出生于1927年1月的福建莆田男士,1949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历史系,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的职业生涯专注于汉唐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尤其在实地考古发掘方面有着卓越贡献。1968年,满城县城西南5公里的陵山上,随着“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闻名世界的稀世文物被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揭开神秘面纱。而事发“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满城汉墓。
自1958年起,卢兆荫投身于汉唐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他的贡献尤其显著于河北满城汉墓的发掘。这项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文化的理解,还为后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刘胜,作为西汉中山靖王,与他的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规模宏大的墓穴,分别是他们生活的缩影。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38米,最高处7米,结构复杂,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构成。窦绾墓与刘胜墓的布局相似,显示了当时王室墓葬的相似性。满城汉墓,在河北保定市满城县城西南5公里的陵山上,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此施工时偶然发现,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发掘,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先生指导发掘工作。两墓规模宏大,举世罕见,结构仿汉代宫殿。汉墓发掘1968年6月27日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总体负责考古工作队开始进驻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的陵山“军事禁区”。满城汉墓满城汉墓是西汉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之墓,两座墓室规模很大,曾出土过上万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更是全国知名的国宝级文物,也因此满城汉墓被很多人所熟知。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为您详细介绍了满城汉墓简介和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内容简介的知识。如果你需要帮助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