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之

RPG游戏| 2025-03-15 03:07:43

王徽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徽之,字子猷,东晋时期琅邪临沂(今山东)人,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享有盛誉的东晋名士。他对竹子情有独钟,尤其欣赏竹子的形态,被誉为竹子的热爱者。在书法领域,王徽之的成就仅次于他的弟弟王献之,他的书法技巧独树一帜,擅长“徽之得其势”。这种风气被称为“魏晋风度”,那晋朝时期的这股风气到底如何形成的呢?其实王徽之便是其中一位,可能认识他的网友不多,但他的父亲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他生性高傲,不喜欢干正事,时常游手好闲,但王徽之本人其实才华出众,而且深受高管的欣赏。王徽之(338?-:晋人。字子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王导:东晋初期的重要人物,与司马睿共同建立东晋,是东晋王朝的重要奠基人,历经三代皇帝。-王敦:与王导一同建立东晋的功臣,后因位高权重而谋反,结局悲惨,但王导未受影响,依旧在朝中保持重要地位。

书法人物•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五子,以其高傲不羁的性格和卓越的书法才艺而闻名。他虽官至车骑参大司马参军和黄门侍郎,但并不热衷于公务,常常游历山水。他书法造诣颇高,被誉为“徽之得其势”,《承嫂病不减帖》和《新月帖》等传世之作便是证明。人物生平司马参军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才华出众,却生性落拓,崇尚当时所谓的名士习气,平时不修边幅。他在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时,经常蓬头散发,衣冠不整,对他自己应负责的事情也不闻不问。但桓温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十分宽容。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尤其在韵律上有着独特的造诣,与兄弟们相比,他的书法成就仅次于王献之。王徽之的生性不拘小节,即使身居官位,也保持着随性的生活方式,对官务并不上心。桓冲曾劝导他应严肃对待公务,但他我行我素,不受束缚。东晋人王徽之的字是子猷。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第五子。门荫入仕,历任徐州(桓冲)骑曹参大司马(桓温)参黄门侍郎。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

王徽之乘兴访友作品原文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徽之的文人,他曾在山阴寓居。某一夜,一场初雪过后,月光皎洁,四周景色如洗,他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举杯饮酒,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此刻,他的思绪飘向了好友戴逵,当时戴逵正在剡地。王徽之心中兴起,决定即刻乘舟前往探访。山阴乘兴的意思是访友。山阴乘兴,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yīnchéngxìng。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戴逵,字安道,为东晋学者,精通雕塑、书法、绘画和鼓琴,拒绝出仕,其事迹可见于《晋书》卷94。山阴(今浙江绍兴)至剡(今浙江嵊县)之间的水路,约二百里,逆水行舟需一夜,需西北风助帆。在寒冷的雪夜,又逢强劲的东风,王徽之的访友之旅显得豪情万丈。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的账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