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陨石是指在中国吉林省发现的一类陨石,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吉林轻质球粒陨石(JilinH5Chondrite):这类陨石属于母质球粒陨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包括辉长岩、橄榄石和金红石等。吉林轻质球粒陨石在化学和矿物学特征上与其他H型球粒陨石相似。吉林陨石,被誉为“宇宙使者、天外来客”,在1976年3月8日降临于吉林市。其中最大的三块陨石分别被命名为吉林一号、二号和三号陨石。吉林一号陨石在永吉县桦皮厂镇靠山村十社着陆,穿过7米深的冻土层,深入地下5米,坑口直径为1米。该陨石属于H球粒陨石,呈棕黑色,表面有气印。一号陨石溅起的碎土块最远可达150米,产生的震动相当于7级地震。吉林陨石在数量、重量、散落范围以及科技含量上,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经过测定,吉林陨石的母体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行星,其年龄约为46亿年。通过科学分析,我们得知吉林陨石属于橄榄石,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它的构成非常丰富,近四十种矿物和十八种元素的组合,使得它成为了极其珍贵的宇宙样品。吉林陨石的母体行星的年龄、其与其它星体的碰撞事件以及陨石的成分和构成,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宇宙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东北吉林市永吉县曾经历过一场震惊世界的陨石雨。这场陨石雨发生在1976年3月8日,其规模之大,至今令人印象深刻。一颗约5吨重的陨石以极快的速度撞击地球,在吉林市永吉县和蛟河市附近引发了这场全球最大之一的陨石雨。该事件覆盖面积达到了500平方千米,相当于625个澳门或75万亩土地。尤其是东北的永吉县陨石雨,其规模之大,让人们深刻体验到了天象奇观的惊心动魄。1976年3月8日,一场举世瞩目的陨石雨在吉林市永吉县及蛟河市附近降落,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陨石雨之1909年8月8日下午3时许,吉林省吉林市北郊永吉县、蛟河县的七个公社境内,一场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降临了。陨石降落的范围东西长达72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分布面积达到四五百平方公里。散落的陨石重量大,数量多,收集到的完整陨石就有100多块,总重量超过2吨。高温高压气流冲击下,陨石主体发生破裂,在19公里高空发生主爆裂,陨石雨如天降。这成为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石陨石雨,覆盖吉林市、永吉县及蛟河市近郊方圆500平方公里。收集到的陨石标本138块,碎块3000余块,总重2616公斤。
一号陨石主体重1170公斤,其余碎块重约600公斤。主体标本上有数条平行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熔沟。一号陨石是吉林陨石雨中最大的,也是目前全世界所保存的石陨石中最大的,为世界级的资源实体。馆内特色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以电子技术展示了各种天体,球幕影院形象地展示了陨石雨的壮观场景。陨石雨陈列馆,坐落于吉林市江南公园南侧,吉林市博物馆展览大厅内。这里收藏的陨石,体呈棕黑色,表面有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激烈摩擦痕迹,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陨石雨的规模、重量、数量、形状及标本收集的丰富度均位居世界首位,被科学界誉为当代世界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总之,吉林陨石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陨石藏品、深入的科普展示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成为了研究陨石、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场所。它不仅记录了地球与宇宙的联系,也为人类探索未知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灵感。较珍贵的文物有青铜时代的毛织品残片,猪首石雕,特大双孔半月形石刀,对头双鸟首铜剑;回头双鸟首铜剑;渤海时期双人骑马铜饰;宋代“中书门下之印”;金代双鲤镜;元代“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照磨印”等。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为您详细介绍了吉林陨石和吉林陨石都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如果你需要帮助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