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WilliamHammer博士在南极洲的早侏罗纪地层发现冰脊龙的化石。它是首例在南极洲发现的肉食性恐龙,且是首例被正式命名的南极洲恐龙。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至早侏罗纪的普林斯巴赫阶,是最早的坚尾龙类恐龙。后来的研究认为冰脊龙可能较接近双脊龙科。冰脊龙的后肢强壮,牙齿锋利,用两条腿行走。恐龙是最危险的史前霸主,但它们都在6500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中灭绝了。然而,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戴尔·拉塞尔推测,如果没有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聪明的齿龙很可能已经进化成“恐龙人”,成为像人类一样的高等智慧生物。(英文:dinosaur)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4千5百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冰脊龙是第一个被发现生活在南极的肉食性恐龙,但其是长期居住还是季节性居住尚未确定。冰脊龙的发现表明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因为它们需要在南极的冬季保持足够高的体温。冰脊龙的化石是1994年由古生物学家哈默·希克森在南极洲发现的。当时南极洲的气候较现在更为温暖,有丰富的植被。冰脊龙的生活方式冰脊龙是第一个被发现生活在南极的肉食性恐龙,古生物学家并没确定是长期居位还是季节居住的。侏罗纪的恐龙大约有900-1200种。主要的草食性脊椎动物有原龙脚类和鸟盘目恐龙,以及类似哺乳类的小型爬行类,晚期巨大的龙脚类恐龙占了优势。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迷惑龙、梁龙、腕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冰脊龙:蜥臀目,双脊龙科,生存在侏罗纪早期,身长5米长,比异特龙的12米身长明显的要小。体重450-500公斤。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
在1990年至1991年南半球的夏季,南极洲南极横贯山脉的比尔德莫尔冰川柯克帕特里克峰,威廉·哈默博士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科学发现——冰脊龙的化石。这些化石被挖掘于Hanson组的硅质粉砂岩,属于早侏罗纪普林斯巴赫阶,具体地点位于海拔000米,距离南极约650公里。冰脊龙的重建模型(正面),位于布鲁塞尔在1990年到1991年的南半球夏天,WilliamHammer博士在南极洲南极横贯山脉比尔德莫尔冰川柯克帕特里克峰发现冰脊龙的化石,化石出土于Hanson组的硅质粉砂岩,年代估计为早侏罗纪普林斯巴赫阶。冰脊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其化石在我国辽宁省的义县被发现。这种恐龙以其背部的高耸脊棘而闻名,这些脊棘从第一颈椎一直延伸到尾巴。冰脊龙的脊棘可能是为了展示或体温调节而存在的,而不是用于攻击或防御。它的体型较大,属于蜥脚类恐龙,可能是以植物为食。冰脊龙是在由南极州发现的,也是第一种被纪录的南极洲恐龙。当时的南极洲大陆虽然还没漂移到现在南极的位置,气候也比现在温暖得多,但还是具有寒冷的冬天和每年6个月的漫漫长夜,那时的冰脊龙必须习惯这样的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为您介绍了冰脊龙与冰脊龙灭绝时间的知识。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请查看我们网站上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