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代表著作之该书不仅与他所著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必读书目,而且其内容涵盖了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的结合。全书共分为十章,其中第一章探讨了上古音乐艺术的精神,其余九章则深入分析了绘画艺术及其所蕴含的中国艺术精神。《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的代表著作之与所写《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该书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中国艺术精神的精髓被深度剖析在徐复观的著作《中国艺术精神》中。这部作品最初由台中中央书局在1966年发行,随后被台北学生书局接手出版,多年来不断再版,影响力深远。徐复观,1903年出生于湖北浠水,原名秉常,以“佛观”为字。他的名字源于熊十力的改赐,取自《道德经》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深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深受熊十力的影响,熊先生认为“亡国族者常先亡其文化”,并强调学术救国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精神从古代延续至今,融合了自然与社会,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精神应当立足世界大同,涵融自然之心,表达群体生活的共鸣,以更自然的艺术作品传达情感。中国,作为一个善于学习与借鉴历史的优秀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与民族血脉得以延续。在心理如此煎熬的当下,如何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自我解脱?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中国艺术精神》这部著作由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撰写,内容宏博,包括《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两汉思想史》等作品。此书作为辽宁人民出版社“回顾丛书”的一部分,旨在回顾文史资料。读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开篇即讲儒家文化里的礼乐精神。先生考察典籍,引证古论,追根溯源,结合体验感悟,提出儒家的礼乐精神,其实是为人生的艺术。这是一种直抵人心,让美与善得到和谐统一的至高艺术境界。该书一个基本的意思,是说明庄子的虚、静、明的心,实际就是一个艺术心灵,艺术价值之根源,即在虚、静、明的心。简单来说,艺术要求美的对象的成立。
中国艺术精神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古典哲学,道家的者庄思想以及禅字思想皆见追求在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的心灵节奏,以体会宇宙内部的生命内涵,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精神与思想“气韵生动”。国画里气韵生动中的“气”,可以解释为气场,气质,精神面貌,是源于艺术表现手法本质的一种性命支撑力。假如追根溯源,“气”来自道教哲学思想中的“气论观”。道家经典作品《悟真篇》讲到:道自虚空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阳阴,阴阳相配生三体,三重量生天地万物张。“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气韵为何一般工具书上都只是说:“指文章、书画的风格意味或韵味。气韵生动,意味着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人的精神品质、个性特点以及情感特质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具有生命力和灵性,生动逼真。这种精神品质在中国人物画中被称为“神气”,在山水画中则被称为“气韵”。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