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记》是法显写的。佛国记(佛国记)一般指法显传。《法显传》又名《历游天竺记》、《昔道人法显从长安行西至天竺传》、《释法显行传》、《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等,是东晋法显撰游记,成于义熙十二年。中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著作《佛国记》的作者非法显莫属。作为东晋襄垣人,他的卓越贡献超越了国界,成为中国海外求法的第一人。14年的艰辛旅程始于公元399年的长安(即今日汉长安城遗址),他与同伴们穿越西域,游历了20多个国家,收集了无数珍贵的梵文佛经,最终在义熙九年载誉而归。结论:《佛国记》是由东晋时期的名僧法显所撰写的一部游记作品,具体成书于义熙十二年(416年)。这部著作,通常被称为《法显传》,以其详细的记述,记录了法显从公元399年至413年的旅行历程,总计13980余字,是一部兼具游记特色和佛教地志性质的文献。《佛国记》的作者是东晋的法显。他是中国佛教界一位杰出的人物,除了著有《佛国记》这一重要著作外,还在佛教领域有着其他贡献。法显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不仅精通佛法,还游历广泛。大约在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法显进行了他的佛教旅行,足迹遍布中亚和南亚地区。
《佛国记》佛教传记。又称《高僧法显传》、《历游天竺记传》。法显撰。1卷。该书为法显及同学游历印度30余国的记录。法显于东晋隆安三年自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印度,义熙八年从海路返回。该书文字古雅、内容丰富、记载翔实。法显出生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唐代知名的佛教学者和传教士。法显的佛国记是他在公元400年至414年间在印度学习佛教、旅行、朝觐的记录。佛国记详细地记载了印度佛教各大派系的传统、文建筑和艺术等内容。这部记录性的著作对唐代佛教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研究佛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佛教术语中,法乐指的是通过修行积累功德,体验佛法带来的愉悦,与世俗的欲望之乐相对。《维摩经·菩萨品》中提到,当人们已经发心修行,追求佛法,便可以享受法乐,不应再追求世俗的欲望之乐。在法显的《佛国记》中,描述了一个国家充满欢乐与繁荣,人民都信奉佛法,以法乐为乐。在晋代法显所著的《佛国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个国家里有九十六种外道,每种外道都有自己的信徒,这些信徒也都会行乞,不过他们并不使用钵,而是通过在路边设立供路人歇息的福德舍,提供房屋、床铺、饮食等物资,来获得福报。
法显《佛国记》又称《高僧法显传》、《法显传》、《高僧传》、《历游天竺记传》。法显是中国东晋时代的僧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到达了印度本土的中国人。法显凭借自己15年的旅途见闻和思考,在归国后写成了《佛国记》一书。此书以其优美简洁的文字记述了中亚和印度等地的地理、风俗人情、历史、佛教等情况。其中有许多关于当时域外地理的新认识、新记录。宋朝时期的佛教学者法显撰写了一部名为《佛国记》的著作,这部书在宋朝杜佑的《通典》中被引用,但原作者被写作法明,因为唐朝皇帝中宗的名讳是显,所以古人用“明”字代替。法显在晋代义熙年间从长安出发,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返回后与天竺的禅师进行辩论,最终整理成书。略举几个吧:法显(约337-422年), 东晋僧人,第一位西行求法并成功回国的高僧,撰写了游历天竺的重要著作《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一称《法显传》,或称《佛国记》,晋法显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撰。法显,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出家受戒后,常慨叹当时传译的律本不全,决心前往印度寻求。
《佛国记》作者是东晋法显。写于义熙十二年。《佛国记》一卷,全文13980字,全部记述作者公元399至413年的旅行经历,体裁是一部典型的游记,也属佛教地志类著作。法显是东晋上党郡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法显,东晋时期上党郡襄垣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名僧,更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公元399年,法显等人从长安(现今的汉长安城遗址)出发,途径西域,最终到达天竺。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跟他相似的旅行家或进行旅行的文学家,比较著名的还有北魏时的郦道元(约470—字善长,范阳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佛国记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的华严寺内,靠近青岛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观音广场。华严寺,作为青岛崂山的一处重要佛教文化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建于唐代的华严寺,古朴庄重,寺内的佛像和壁画都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精髓。在今山东半岛南部崂山附近登陆,走陆路,于艺兮九年抵达建康(今南靖)。耀西十年写《天竺十五年行》,两年后加为《岛夷志略》。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文版本。055-79000也叫《法显传》,《佛国记》等。地址是:巴音郭楞州若羌县东北部在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可从距若羌县74公里的米兰36团场出发,向东北方行进222公里,路上须不断以卫星定位仪和指南针校正方向,以免迷路。适合旅游季节是春、秋两季。公元四世纪和七世纪,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后到过这里,并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大佛作了生动的描述。在多年的战乱中,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到90年代后期已是千疮百孔,佛像的头部也不复存在。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订阅我们的邮件列表,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