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歼-12。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一进门就能看到一架矗立在柱子上的“空中李向阳”——歼-12。南昌飞机制造厂研制的歼-是一种4吨级的轻型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和1台WP-6发动机。这款战斗机在1969年开始研制,仅仅17个月就完成了3架原型机的研制和风洞测试。这一决定意味着歼-12并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的作战装备,其研发历程也随之告一段落。尽管歼-12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战斗机设计领域的进步,但它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军事应用。尽管如此,它的存在仍为中国的航空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为后续型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歼-12战斗机没有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但它在研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为后来的战斗机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同时,它也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歼这款由南昌飞机制造厂制造的战斗机,首次试飞于1969年12月26日。它的基本技术参数如下:航程可达1385千米,最大起飞重量为5295千克,最大燃油量为1250千克,作战半径为1100千米。空重为3100千克,翼展为192米,机高706米。
歼-12战斗机的真正弱点在于电子火控设备的简单和陈旧,限制了其潜在战斗力的发挥。若能采用小型化的电子火控设备,并增加轻便导航设备和全向警戒雷达,外挂小型空对空格斗导弹,其战斗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歼-12的独特短跑道起降性能,使其适合岛基飞机使用。歼—12的真正弱点是电子火控设备过于简单和陈旧,使其潜在的战斗力不能充分发挥,如能换装小型化的电子火控设备,增装小而轻的导航设备和全向警戒雷达,加上外挂小型空对空格斗导弹,则其战斗力将大大提高。歼—12本身特有的短土跑道起落性能,适合作为岛基飞机使用。1968年4月,我国空军提出了研制“小歼”(即后来的歼—的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关于“小歼”的设计思想,曾有“适应人民战争需要、开展空中游击战”的提法、但其本意是要搞出一种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落、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某些方面上可以和90年代中期的F-15C比,不过不是全部。虽然PL-12大致可以和AMRAAM相比较,不过R-77引导头的性能和现在的AIM-120C恐怕还有相当差距,而在火箭发动机的性能和小型化上也远不如AMRAAM。总体来说可靠性和AMRAAM相比也是存疑。雷达,尤其是处理器技术的差距会限制BVR的实际使用。
歼-12战斗机的不足主要源于其追求轻量化设计。其内油量为250千克,搭载两个400升副油箱后,最大航程可达385公里,但这一航程仍属短航程。其机载武器配置为1门23毫米机炮,备弹120发;并能携带4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从重量角度审视,其火力配置并不算弱。歼12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在摆脱苏式飞机传统影响后自主研发的一代里程碑式轻型喷气机。这款战斗机的设计和制造完全独立于苏联模式,体现了中国空军在1968年至1972年间自主研发的努力。然而,到了1978年,一个关键决策改变了它的命运,歼-12并未被列入装备体系,研发工作被迫中断。歼-12战斗机是我国研制的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详细解释如下:歼-12战斗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超音速喷气战斗机。它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作战需求,进行深度研发的一款先进战机。这款战斗机具有卓越的机动性和速度,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中有效执行多种任务。歼-12战斗机是中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一种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属于第二代战斗机的改进型。歼-12战斗机是在歼-6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采用了更先进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
歼-12未能适应未来作战需求。1978年2月,中国决定停止歼-12的后续研制计划。歼-12总计制造出5架原型机,除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外,另外2架保存在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歼7系列的发展历程中,两款被誉为“终极魔改”的杰作引人瞩目,它们是歼7MF和枭龙(超7计划)战斗机。上周,我们深入探讨了歼7FS验证机,本周,我们将目光聚焦在歼-7MF,解析它为何未能在与枭龙的竞争中胜出。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在引进苏联米格-21后,开启了歼7系列的仿制与改进。这是著名的PS四代机CG图,作者是高山。自打中国官方媒体放出一段歼-35在福建舰甲板上起降的CG动画后,这款战机登舰似乎已经尘埃落地。歼-35有多强,或超越F-35与苏-75?那歼-35相较于其他登舰战机来说,到底有何优势?首歼-35是中国继歼-20之后的又一款新型五代机,因此,其具备所有五代机强隐身、高机高飞行速度等优点。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与我们分享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