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世医得效方的内容简介

冒险游戏| 2025-01-28 18:30:29

世医得效方的内容简介

《世医得效方》是中医著名的方书之元代危亦林编撰,刊行于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全书按照元代太医院所分十三科的顺序编排,共二十卷。推拿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世医得效方》该书阐述了应用倒悬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髓关节脱臼和坐凳架梯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手法治疗方法,可谓医学史上的创举。《世医得效方》是一本备受推崇的中医典籍,由元代医家危亦林编撰,于公元1345年(元至正五年)首次刊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2009年2月出版。该书的ISBN号为采用16开本设计,定价为00元。该书内容丰富,按照元代太医院划分的十三个科室顺序编排,共分为二十卷。《世医得效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医学著作,是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撰。《世医得效方》对医学各科均有论述,但对骨伤科的贡献最大。他首次把追加使用蔓陀罗的全身麻醉术用于骨科临床。危亦林(1277-,字达斋,南丰(今属江西)人,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医,成年以后曾担任南丰医学教授,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他以五代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家藏名医诸方,参考元代医学十三科目,历时10年,编写《世医得效方》19卷。

世医得效方的介绍

《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医家危亦林撰写。到了宋代,手法医学经历了隋唐时期的高潮后暂时走入了低谷,宋太医局取消了隋唐以来持续近400年的按摩科,《宋史》所记载的按摩专著《按摩法》和《按摩要法》均已失传,但从公元960年北宋建国开始,历经南宋、金、元约400余年的时间内。最早的悬吊复位法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是通治内外妇儿等十三科疾患的综合性著作。《世医得效方》中所载良方丰富,被后世医家视为宝贵的资料来源。其正骨医术的独特之处,如详细记录的骨折整复方法,以及草乌散等麻醉药物的使用,都体现了危亦林的医学智慧。该书被清朝《四库全书》收录,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朝鲜都有收藏版本。:世医得效方悬吊复位解析:元代,蒙族善骑射,对于伤科颇有专长,在医制十三科中,就有正骨科。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学上有伟大的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人。玉屏风是一种中药方剂,源于元代医家危亦林编撰的《世医得效方》。该方由防风、黄芪、白术三种草药构成,用于固表敛汗,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良方。

世医得效方的医学著作

危亦林(1277-,字达斋,南丰(今属江西)人,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医,成年以后曾担任南丰医学教授,学识渊博,医术高超,他以五代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及家藏名医诸方,参考元代医学十三科目,历时10年,编写《世医得效方》19卷。后经江西医学提举司送太医院审核以后,在至正五年时刊行。历经10年,危亦林在至元三年完成了巨著《世医得效方》,这部20卷,50余万字的著作,详尽论述了当时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是唐宋医学的延续,也是明清医学的先驱。《世医得效方》被元朝太医院审定并刊刻发行,成为全国医疗人员的重要参考手册。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组成只有三味药:防风1两,黄耆(蜜炙)2两,白术2两。主要功效是补脾实卫、托里固表。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藁。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材构成的《玉屏风散》,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的经典方剂。它的主要作用是补益脾气,加强肌表的防御功能,对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的状况有显著疗效,同时还能改善皮肤枯槁、风雨寒湿伤害体表的情况。

世医得效方图书目录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青囊:为古代医家的书囊,喻指医书。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以此命名者有明代邵以正的《青囊杂纂》、清代赵濂的《青囊秘效方》。仁术、仁寿:喻指医术。《孟子·梁惠王上》云:“无是乃仁术。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本文旨在向您提供世医得效方和世医得效方的内容简介方面的实用知识。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