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成败你是如何看待的?】

冒险游戏| 2025-01-25 11:10:05

长平之战的成败你是如何看待的?

1大部分人对于长平之战的看法是,秦赵相持,秦耗不起,而赵国急于求成力求速战,结果上当,中了秦国使用的反间计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大败。致使40万赵军被坑埋。至此赵国国力大衰,秦国大获全胜,进军中原的门户大开。这里面更多的有戏说的成分。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外,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作战艺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军之所以取胜。是有这种说法,认为远在战场之后的赵孝成王赵丹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历史向来以成败论英雄,长平之战,赵括毫无疑问的输的彻底,白起称为一代杀神,但这种说法有何道理呢?一来,长平之战本可以避免。长平之战是中国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其中秦、赵两国最高决策的战略成败非常值得研究。此次战争集中了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廉颇、白起等,凝聚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此外,长平之战不仅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还给其他诸侯国造成了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使秦统一六国的形势不可逆转。

为什么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的转折点呢?

在笔者看来,相对于长平之战,五国伐齐对于战国格局的影响更大,可以称之为战国历史的真正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虽然造成了赵国45万精锐士卒的阵亡,此战只涉及到了秦国和赵国这两个诸侯国,顶多再加上三晋之中的韩国。在战国中后期,弱小的韩国已经没有什么存在感了。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这场战役,以秦军战胜,赵军战败告终。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战国时期的转折点是:五国伐齐。长平之战虽然影响巨大,但是祸根在20年前的五国伐齐时就已经种下。说五国伐齐是战国的转折其实也是有道理的。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秦国进攻赵国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决”(靳生禾、谢鸿喜认为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双方都出动了倾国之师。结果,秦军战胜赵军,并且尽数坑杀投降赵军。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打、桂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在打、马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在打。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秦战胜赵,王敢责垣雍之割乎?”王曰:“不敢。”“秦战不胜赵,王能令韩出垣雍之割乎?”王曰:“不能。”“臣故曰,垣雍空割也。”魏王曰:“善。”秦、赵长平之战时,平都君劝魏安王说:“大王为何不实行合纵呢?”魏王说:“因为秦国答应让韩国把垣雍归还给我们。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感兴趣,请订阅我们的邮件列表,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