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是一个为了纪念和表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而设立的节日。它的由来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民国时期,由于教师薪资微薄、缺乏职业保障及进修机会,导致教师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状况,1931年5月,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邰爽秋、程其保,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谢循初,联络200余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发起教师节运动。
他们发表了《发起人宣言》,详细阐述了当时教师的穷困状况,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善教师待遇。尽管当时的政府并未承认,但这一运动在各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成立后,教育领域的春风拂面,教师节的设立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历经岁月的洗礼与多次酝酿,直至1985年的金秋时节,会议的会场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诞生了。
1931年,教育家程其保等人士发表“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将定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虽然没有被当时的政府承认,但在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农历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专家考证后,将孔子诞辰日换算为西历,遂又将教师节一并改为3月。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在我国的,把定为教师节,原因这一天是孔圣人的诞辰,所以主要是为了纪念孔子,同时也为了激励后代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般在的教师节这一天,主要会祭拜孔子以及在孔子庙举行祭拜大典,以表达对孔子无限的尊重和敬意。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向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亦师亦友亦父母,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尊师重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节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的表彰,更是对整个教育事业的一种肯定。它提醒我们,教育是国家未来的基石,而教师则是塑造未来的工程师。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感谢他们为我们点燃知识的火焰,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