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亘村的胜利很快在当地传开,孔氏村、南泉村、北泉村的村民代表携带肥猪前来祝贺。刘伯承根据情报判断,日军意图打通正太路,威胁太原,七亘村是其必经之路。他利用日军的傲慢心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27日,他巧妙地让第772团主力在日军面前假撤退,制造无人防守的假象,实则第三营绕道返回伏击地。刘伯承判断,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击敌军,夺其辎重,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非常怀疑。第一次七亘村之战发生在10月中旬,日军的109师团主力对娘子关的正面守军进行迂回攻击。为了配合正面作战,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被派往娘子关东南侧日军后方。25日,第386旅第772团第3营和特务连1个排到达七亘村南侧山地,得知日军20师团后方的辎重部队约1000余人在测鱼镇驻扎。
七亘村的两次伏击战,出其不意,两次都取得了胜利,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西进,极大地支援了国民党军的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对日军连续进行的两次伏击战。1937年10月中旬,为打击沿正(定)太(原)铁路西犯的日军,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太原,八路军第129师师部率第386旅进抵山西省平定地区,积极寻机侧击日军。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毙敌400余人,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对日军连续进行的两次伏击战。1937年10月中旬,为打击沿正(定)太(原)铁路西犯的日军,配合***军保卫忻口、太原,八路军第129师师部率第386旅进抵山西省平定地区,积极寻机侧击日军。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对日军连续进行的两次伏击战。此战,八路军第386旅第772团3天之内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均获胜利,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一批骡马和军用物资,打击和迟滞了日军沿正太铁路西犯的行动,支援了国民党军作战。深达数十米,谷底宽度仅约3米,地势险峻,极适合作为伏击阵地。刘伯承将军亲自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确认了这个战略位置,随后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周边隐蔽待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此次战斗的战略意义重大,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走向,而七亘村的地形特点将为我军提供一个出其不意的攻击机会。七亘村伏击战概况介绍第一次伏击战:1937年10月,日军正猛攻娘子关。日军为了切实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紧从井陉至平定的小路运兵运粮。七亘村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正好是10里峡谷,谷深数10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
七亘村附近的战斗(10月24日)左纵队主力在24日与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在七亘村附近发生战斗。战斗中日军左纵队主力与敌军交战,最终占领七亘村,并造成敌军大量伤亡。固蓝附近的战斗(10月23-25日,第二大队)第二大队在固蓝附近与国军部队交战,战斗中日军左纵队第二大队出现三名死亡。行至七亘村附近,他们的警惕性达到了顶点,反复对村庄内外进行猛烈的炮击,试图确保安全通过。然而,第772团第3营的勇士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在灌木草丛和石洞中隐蔽,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沉着冷静的战斗态度,尽管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他们却保持着令人敬佩的克制,一枪未发。刘伯承计划在七亘村打一仗,钳制日军的迂回进攻,掩护娘子关友军。七亘村是理想的伏击战场,它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正好是10里峡谷,谷深数十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刘伯承经过实地调查,选中了这个伏击阵地,随即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附近待机。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想法,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