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玉门关遗址主要包括大方盘城、小方盘城和汉长城三个部分。其中,小方盘城是玉门关的主要遗迹,由黄土夯筑而成,总体呈方形,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保存较为完好。在小方盘城南门右侧有一个面积为2×17米的坞堡,周围有坡形屋顶的建筑遗迹,可能是守关官吏的住所。玉门关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作为汉代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玉门关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玉门关遗址地处戈壁荒漠之中,四周环境苍茫而神秘。这里曾是古代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景区介绍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5公里。
玉门关是指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玉门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在甘肃敦煌西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之间。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名。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玉门关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汉时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在今天的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根据《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玉门关和阳关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两大重要关隘,是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的要道。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具体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地理坐标大约是北纬39°52′、东经94°15′。这个遗址是汉时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起始段的终点和天山廊道的起点。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废弃于公元3世纪,前后使用历史长达500多年。古代常说的玉门关是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遗址。玉门关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关隘之位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具体的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方向的小方盘城遗址。这一关隘的得名源于历史传说中的玉石贸易,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之古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的戈壁滩上,又名小方盘城,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在甘肃敦煌西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之间。地理位置**: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这一地带四境多为戈壁、荒漠,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历史背景**: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时期,当时为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玉门关是现在的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一说在甘肃敦煌西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之间。玉门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玉门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关隘,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它曾是汉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对于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关键作用。玉门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守着从中原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军事防御和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玉门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境关口之它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玉门关因玉石运输而得名,自汉代以来就是军事重地,承担着防御外敌、维护边疆安宁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向您提供玉门关遗址和玉门关遗址景点介绍方面的实用知识。如果你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