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草书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追溯至汉初,有人认为是季秦时期,甚至有人将其归功于屈原的草稿,但这些观点过于拘泥。若从草书的构造角度分析,章草或今草在汉初的整齐组织形式并未见于史载。近代书法巨擘于右任先生在三十年代创制并倡导的标准草书,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巨献。自那时起,标准草书在世界书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将中国草字之美重新展现于世,使其艺术生命更加璀璨。沈道荣先生所编撰的《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终于出版,这无疑是对所有学习和研究标准草书人士的一大福音。秦朝的这一伟大工程,确立了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的标准。东汉时期,蔡邕在皇室的授意下,主持编刻了《熹平石经》,这不仅是经书的官方标准版本,更是对战国至秦汉隶书风格的一次重要规范化。他以“易识、易准确、美丽”为准则,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准草书,这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草书的普及与学习。《硬笔描摹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帖》作为学习硬笔标准草书的宝贵教材,集其精华于一身。
认为“标准草书”之所以推广不开,是在于理论上有缺陷,它没有分清有两种性质的草书——即实用性草书和艺术性草书。草书的产生本在于实用,目的是在于节省书写时间,所谓“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这便是实用性草书。到了汉末时,草书发生了蜕变,使实用性的草书转变为艺术性的草书了。当然“标准草书”本身是有价值的,从于先生的初衷并把草书标准化作为一个“运动”来看,它无疑是失败的,这也应该是衡量它的基本标准。至于说标准草书运动的夭折和抗日战争有关,这一点并不能成为否定“标准草书”本身有先天缺陷的理由。初学草书而言,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不失为一个入门的字帖。深入学习,还要研究『颠张醉素』的。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是根据『印刷用楷,手写用草』的理路,从中国古碑帖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易识,快捷,美观等特点。可惜不够完善。特点不同,论于右任标准草书:易写通对历代草书的归纳整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出了草字字形规范的写法。规范,就是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变幻无常,线条符号更简洁利落了,所以我们学习起来,有法可以,写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现代书法:张扬个性。
众所周知,标准草书是于右任先生倡导的,也就是说,把中国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书体——草怎样使它由繁而简,由难而易,由苦而由纷歧而趋于统由虚玄而归实用。这就是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草书进行系统的整理。于右任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就开始投身于草书的研究,其目标是推动草书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他深切体会到,当时的中国文字书写效率低下,草书繁复,不易学习和应用,这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脱节。于右任对千字文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和书写。他自称对文本进行了改正,以符合时代的文意。于右任的草书千字文与传统的文本存在差异,因为他结合了时代的背景对文本进行了修订。为了便于学习,他依据自己的书写文本进行了录入,并提供了详细的释文。千字文的作者是梁代的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二是以小草范畴的“标准草书”来衡量大草范畴的狂草草法。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主要还是取法怀素《小草千字文》并融入章草的意蕴,并非“引碑入草”,也未进入狂草领域。如果按此法来作为判断狂草作品的尺子,不能不说是皮相之见。
在本文中,我们为您介绍了标准草书与标准草书内容简介的知识。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请查看我们网站上的其他文章。